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一份研究顯示,中國在AI(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方面已經全面超越美國,是AI研究論文領域無可爭議的第一名,在AI論文數量和質量上對美國形成了碾壓的態勢。
研究指出,2012年是全球AI新一輪爆發初期,美國在AI論文方面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隨后中國在這方面奮起直追,并很快在AI論文數量方面超越了美國。不過2012年-2018年期間,美國AI論文的質量明顯更高,引用數量更多,但這種情況在2019年發生了變化。
中國AI相關論文數量領先
研究指出,2021年中國共發表了4.3萬篇AI相關的論文,數量上已經是美國的兩倍。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自2012年之后不久,中國在AI論文數量上一直都處于領先的位置。并且,2012年時,中美之間的AI相關論文數量差距也僅有204篇,當時美國以629篇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以425篇緊隨其后。目前,中美雙方在AI論文數量上都已達到了萬級。
不過,長久以來,中國AI論文數量被指質疑“注水”,換言之也就是相關論文的質量不高。2019年發布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曾特別指出,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論文文獻產出共304914篇,其中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貢獻者,貢獻了74408篇,超過了美國的51766篇。報告提到,提升論文質量是接下來的目標之一。
政策指引的效果是明顯的,隨后在2019年中國論文便由量變引起了質變,在AI論文引用數量方面超過了美國。2021年,中國AI相關論文被引用了7401篇,比美國多出70%左右。
研究指出,中國企事業單位在中國AI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力量,騰訊、阿里巴巴、華為和國家電網均位列AI研究論文的前十大公司之中。當然在頭部企業方面,美國依然占據著優勢,AI研究論文前十大公司中另外六家公司全部來自美國。不過,情況已經相較2012年有了極大的改觀。2012年時,AI研究論文前十大公司里只有一家中國公司。
在國內,企業的AI發展受政策影響很大。以騰訊來舉例,騰訊AI Lab成立于2016年,2017年開始宣布加大研發投入。不過,在2019年騰訊依然被行業詬病AI布局遲緩。隨后,國家在2019年將AI重要性提高了一檔,發布了大量的相關政策,并在國務院《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提到了人工智能。隨后,馬化騰親自宣布騰訊將加大AI方面的投入。目前,騰訊在國內已經穩穩占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在NeurIPS 2022上,騰訊AI Lab共有13篇論文被本屆會議接收,其中1篇被選為口頭報告,以及2篇 Spotlight;在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出爐的2022年度《Magic Quadrant for Cloud AI Developer Services》研究報告上,騰訊在機器視覺技術上排名全球第二位。
在政策的引導下,中國已經逐漸成為AI強國,美國出臺各項政策對中國AI企業進行制裁,也足見其對中國AI產業發展的重視。AI高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提速。根據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2022-2023 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2022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未來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
中國AI的癥結所在
實際上,中國AI不僅論文方面增長迅猛,并且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也領先全球平均水平。不過,這些都無法掩蓋國內AI這個產業存在的問題。
在2019年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就已經提到,我國的AI產業存在基礎層發展薄弱、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等短板。實際上,到了今天有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在基礎層方面,近幾年國內值得肯定的是在人工智能算法框架方面的突破,尤其是百度的飛槳以及華為的MindSpore,打破了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框架均來自美國的局面。發展至今,百度飛槳已經非常成熟,成為繼TensorFlow、PyTorch之后,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算法框架,擊敗了Amazon主導的MXNet和微軟背書的CNTK等強勁對手。截止到2022年5月20日,飛槳已經凝聚了477萬開發者、服務了18萬家企業并創建了56萬個模型。
這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目前國內在高端算力芯片方面完全受制于人。大家肯定還對去年上演的英偉達A100和H100芯片禁令“連續劇”印象深刻,當時產業大為恐慌,各種相關內容更是占據頭版頭條。隨后,英偉達宣布向中國市場特供A800芯片,實際上只是在A100的基礎上,將NVLink高速互連總線的帶寬從600GB/s降低到400GB/s,不過這種降速是沒有辦法通過軟件來提升的。一根“大棒”,一顆“糖丸”,很多業者對此忿忿不平,揚言要是實現高端算力芯片的自主化,實際上在GPGPU方面,國產芯片不僅硬件性能還和英偉達有很大差距,軟件生態同樣有一道鴻溝,同時我們還要時刻擔心后續芯片的量產會不會被制裁。從產業現狀來看,以高算力芯片為主的基礎層仍將長期困擾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這也是為什么部分美國分析師認為,美國不應該推動中美脫鉤,而是通過芯片等關鍵技術長期牽制中國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
在產學研結合方面,近兩年國內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隨著各大高效紛紛開設人工智能專業,設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者是校企合作研究單位,再加上高端人才在高校和企業方面的流動,目前國內AI產學研協同發展很見成效。
不過,隨著AI產業向前發展,我們也能夠發現,目前AI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產學研共同研究的層面,又多出來一個用的層面,因此現在叫產學研用。
目前,國內AI在應用落地方面明顯遇到了新的瓶頸,因此產業從投資和技術落地有一種要進入寒冬的態勢。在政策的引導下,雖然目前很多行業都在嘗試使用AI技術,但這些應用實際上很單一,主要面向圖像識別、機器智能場景,解決安防以及制造場景中的質檢等重復性工作。正如創客總部合伙人、北大校友創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榮根所言,AI在落地過程中遇到了技術鴻溝、產品鴻溝和規模鴻溝。這些鴻溝的存在導致AI企業長期不能解決高成本的難題,目前大部分AI項目是定制性的,企業花費高額的成本研發出來,卻無法迭代。到了2022年,國內“AI四小龍”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依然逃脫不掉持續虧損的魔咒。
落地難的背后是當前AI技術依然缺乏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在2020年提到的“魯棒性”,導致現階段AI的適應性和迭代性都非常差,很難跨越產業化的鴻溝。而AI在魯棒性和普適性上的缺失則因為國內缺乏交叉學科的培養體系,雖然部分院校已經啟動了相關工作,不過人才的評估體系依然是“老一套”,導致徒有形式,難有成果。
寫在最后
所謂十年磨一劍,這一輪AI發展大潮里,國內AI經過了十年的發展確實取得了很多積極的進展,在相關論文和產業規模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不過,時至今日,國內的AI依然還是一個“不健全”的產業,與我們暢想的“AI+”愿景還有距離。在產業宣傳時,我們當然可以揚長避短,但是真正技術落地、產業發展時,這些短板是掩蓋不住的。
相關推薦
中國成長型AI企業研究報告
發表于 01-13 09:06
?0次下載
中國5G+AI典型案例研究報告
發表于 01-13 09:06
?0次下載
2021全球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應用研究報告
發表于 01-13 09:05
?0次下載
在預測控制得到成功工業應用,并有顯著發展的同時,應該看到,有關預測控制的理論研究仍落后于.I.業應用實際。下面列舉幾個有待進-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發表于 01-06 17:11
?0次下載
簡單來說,自旋玻璃理論研究的是物理學中的復雜系統,對于理解無序自旋相互作用系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該理論框架為約束滿足、組合優化、統計推斷、神經網絡等理論研究提供了眾多啟發。
發表于 09-21 10:54
?259次閱讀
《2022年中國AI商業落地報告》重點關注AI企業的技術與服務、安全與效率、業務拓展與場景實踐能力等,對國內AI企業的商業落地潛力做出評估,尋找商業落地過程中的優質企業與案例。
發表于 09-16 11:05
?308次閱讀
9月3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指導,專業研究平臺億歐智庫主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商業落地論壇”成功舉辦。會上,億歐重磅發布了《2022中國AI商業落地研究報告》。
發表于 09-09 10:51
?1097次閱讀
今日,《2022中國AI商業落地研究報告》及《2022中國AI商業落地TOP100企業榜單》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商業落地論壇”重磅發布。云天勵飛入選AI商業落地TOP200榜單。值得一提的是,云天勵飛已
發表于 09-05 11:01
?726次閱讀
本文綜述了旋涂技術的綜合理論,重點介紹了控制旋涂過程的基本原理和參數,包括旋涂速度、旋涂時間、加速和排煙。該方法通常包括四個階段:分配階段、襯底加速階段、以恒定速率旋轉襯底并且流體粘性力支配流體變薄
發表于 02-10 13:24
?2968次閱讀
Intelligence的縮寫,即人工智能。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AI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驚人進展,經過學習后,機器在操作某些環節時比人類更快、更精
發表于 12-20 06:42
和系統支持,使其無論是模組或外設皆可實現USB即插即用的效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聚焦中國客戶需求銀牛微電子雖為初創,但是創立即并購了全球3D視覺和AI芯片的持續引領者——以色列銀牛公司。銀牛公司
發表于 11-29 11:03
1 SaaS 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簡稱,是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軟件的成熟而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件應用模式?! ? SaaS的理論研究
發表于 07-02 08:00
從研究角度來講,中國已經成為AI成果發布和專利方面的全球領導者。照這個趨勢,中國也即將在語音和圖像識別應用等AI輔助商業方面走到領先位置。中國AI發展為何如此迅速?未來限制中國AI發展的又有哪些因素?
發表于 03-19 15:35
?1419次閱讀
在即將開展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華為將發布一款面向運營商電信領域的一站式AI開發平臺——SoftCOM AI平臺,幫助電信領域開發者解決AI開發在數據準備、模型訓練、模型發布以及部署驗證
發表于 02-25 06:53
總體而言,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更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也是多年來智同科技努力的方向,以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為核心,專注產品,立志于做好中國RV減速器自主品牌。
發表于 12-31 09:44
?1906次閱讀
華為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今天你們繼續“封殺“我還是全世界最強
發表于 12-18 06:19
《全球和中國領先Tier1智能座艙業務深度分析報告》分為上下兩冊,其中:上冊覆蓋了博世、大陸、電裝、法雷奧、佛吉亞、松下6家Tier1廠商研究(《全球和中國領先Tier1智能座艙業務深度分析報告(上
發表于 12-04 15:51
?4336次閱讀
項目名稱:活體人臉檢測試用計劃:理由:和同學在研究人臉檢測的具體落地,希望能基于AI Camera基于鴻蒙實現相關算法邏輯計劃:和同學合作,分別展開算法研究,開發版學習以及具體項目落地工作預期成果:能夠成功識別人臉且判斷活體
發表于 11-18 17:48
近日,北京趨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趨動科技”)加入元腦生態,將與浪潮聯合打造一體化AI加速器資源池化解決方案,提供全球領先的AI PaaS平臺,讓用戶可共享使用數據中心任何一臺服務器之上的AI算
發表于 08-25 09:31
?1399次閱讀
全球領先的傳感器供應商InvenSense(INVN)7日宣布收購法國運動處理技術公司Movea,旨在通過此次收購在運動傳感器和聯網式(GPS/WIF)數據追蹤技術方面得以提升,此項收購的規模為8100萬美元,其中現金部分為7500萬美元。
發表于 04-28 06:14
萌新求教,這個差分放大電路研究多日但仍有以下幾點不明,還請大神指點:1.這個差分放大電路的輸出算是單端輸出還是雙端輸出2.輸入輸出的信號用在什么電路中,比如雙聲道耳機?3.差分放大電路應用場景有哪些?目前本人已知的是用于電壓取樣檢測學生仍有諸多不明,煩請各位老師指點。
發表于 03-05 13:36
表示,在建立覆蓋全球的數字支付方面,北京處于領先地位。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答案,那么在未來五年,中國將基本上重新連接世界的很大一部分,而數字人民幣將在他們控制的區塊鏈上運行。整個世界將完全不受美國制裁
發表于 10-19 19:41
9月18日,華為在2019全聯接大會上重磅發布了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旨在加速科學研究與商業創新的智能化進程。 在技術能力方面,Atlas 900表現出了強大的優勢:采用算力最強
發表于 09-19 10:54
8月19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8月18日,美國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發布針對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大地區的人工智能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在AI發展中仍然保持領先優勢,中國緊隨其后,歐盟排名第三。
發表于 08-20 09:03
?3957次閱讀
清華AI研究院院士領銜探索第三代AI,成立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將會面向青年學者以及學生設立訪問交流機會。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會在學術會議以及期刊上發布,并設立網站等信息傳播平臺對外公開。
發表于 07-02 15:08
?295次閱讀
、自然的肢體動作以及嘴唇動作預測等能力,完成了站立并可以做出肢體動作的主播形象,進一步提升了合成主播的表現力,保持了搜狗在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先?! ∽钚峦瞥龅恼玖⑹?b>AI合成主播將參與2019年全國兩會的報道
發表于 02-25 09:28
近年來,隨著AI從理論知識落地到全球市場,AI正以其潛在的革命性影響,持續推動技術和產業的重大變革,從天氣預報、自動駕駛、癌癥早篩到工業制造,AI已經在全世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發表于 02-14 16:48
?2557次閱讀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報告稱,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快速增長,美國和中國在AI專利方面居全球領先位置。
發表于 02-13 11:18
?2250次閱讀
從中美兩國對比來看,美國四項使能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均大幅領先于中國。理論研究方面,中美兩國在文本處理領域的差距最小,在深度學習領域差距最大;應用研究方面,中美兩國在深度學習領域的差距最小,在語音交互領域的差距最大。
發表于 01-18 09:56
?4564次閱讀
云計算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將AI落地企業的橋梁,其中的邊緣計算技術也正在加速AI的落地應用。美國拉斯維加斯時間1月9日,2019CES第二天的現場依舊火爆,在“BAIDU WORLD @LAS
發表于 01-11 09:34
?975次閱讀
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等機構的成員,他們通過在全球視角下的廣泛調查,匯總了本年度AI領域最新進展和成果。報告指出,在全球范圍內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人工智能的熱潮都在大爆發,尤其在歐洲和亞洲高度集中。而中國、美國
發表于 12-21 14:17
?816次閱讀
難盈利?在數據、人才和技術這三座大山的壓制下,AI醫療的發展并非想象中樂觀,其盈利還是存在問題。據《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在整個產業鏈上,90%以上的AI企業依然處于
發表于 12-01 22:13
AI和各個行業的融合一定是未來的方向。那么如何融合,如何發展,這種選擇的路徑會從哪里突破呢?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認為,AI+智能制造的融合會解決非常多的工廠在執行過程中
發表于 11-09 19:07
?4395次閱讀
行業的領軍企業,科大訊飛利用國際上領先的核心智能語音技術,早于谷歌正式推出AI虛擬客服兩年,就開始介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并推出AI電話機器人,專注AI在呼叫中心行業的應用。積累和沉淀了豐富
發表于 09-10 09:47
`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領跑者,肇觀電子(NextVPU),日前正式發布世界領先AI視覺處理器芯片N171。 N171作為肇觀電子 N1系列的旗艦芯片,在多項參數上刷新世界記錄,將芯片
發表于 08-31 14:32
嚇人的技術都是假把式,我們不那么嚇人?!薄 ∪请娮?b>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代君略帶嘲諷的說道,距離首次發布 Bixby 中文版九個月之后,他們宣布新一代智能助手 The New Bixby 面世,與其
發表于 08-17 13:59
導讀:AI作為下一場人工智能革命,全球科技大廠都在其中有布局,在全球前15大AI芯片企業排名表中,華為位列第12,IOP24榜單中中國企業上榜7家。
[img][/img]
近日,市場研究
發表于 05-07 09:26
的促進甚至取得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就像三十年前,“計算+科學”(比如計算化學)相對理論研究方法(理論化學)和實驗科學方法(實驗化學)所取得的成就那樣。AI是一門科學,現在,它也在變革科學,甚至于它所展現
發表于 04-27 15:58
綜述主要關注金屬材料中NT和HNT諸結構的實驗、原子和理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發表于 04-25 14:42
?3457次閱讀
4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微軟和谷歌公司前高管、著名投資人李開復已經在機器學習上押下了重注,并認為中國必將贏得全球AI競賽。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發表于 04-18 11:50
?2983次閱讀
來自電信運營商、云服務提供商、網絡設備制造商、芯片廠商、網絡軟件開發商、研究學者等眾多網絡生態參與者,共吸引了超過2000名業界專家和從業人員參加。網絡通訊屆盛會Open Network Summit
發表于 04-17 12:56
不久前,清華大學AMiner團隊利用AMiner數據分析功能推出了一份《AI與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的一個部分介紹了全球頂尖的研究學者和機構概況,全球及中國人工智能研究學者分布。
發表于 03-12 15:32
?5359次閱讀
基于MIMO雷達的相干分布式目標參數估計Cramer-Rao下界理論研究pdf
發表于 02-05 14:23
?2次下載
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被媒體戲稱為“中國的AI秀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蘋果CEO庫克等科技圈
發表于 12-28 10:02
之前就有傳聞谷歌還在中國招募AI方向人才,現在這事終于塵埃落定。今日李飛飛的對外宣布谷歌成立的AI中國中心落地北京,并且將由李飛飛、李佳率領。
發表于 12-13 12:06
?438次閱讀
中國近年著力發展人工智能(AI),已成為AI大國,無論在人才數量、企業數量均在全球均占第二位,唯美國在各領域均大幅領先中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研究AI的高等院校中,美國占了45.7%,中國要追趕美國,一定要加緊在高等院校中開始培養人才
發表于 12-08 10:58
?586次閱讀
人工智能芯片的未來規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簡稱計算所)創建于 1956 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計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計算所體系結構
發表于 09-06 09:07
全球最大的5G市場?! SMA于今日在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中國5G報告:發展展望與區域比較》,該報告探討了中國及其他亞洲領先市場對新的5G網絡測試和商業應用的近期展望,并針對
發表于 06-30 16:51
10_12_秒精度激光測距問題的理論研究
發表于 01-31 15:22
?36次下載
基于頻域譜方法測量油紙絕緣設備狀態的理論研究與試驗分析_王亞舟,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瞧一瞧。
發表于 11-11 11:55
?0次下載
目前,智裝事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節點,如何融合?如何落地?是我們亟需解決的難點!”中國智裝委副主任、中國智能化裝飾研究院名譽院長金永泉一語道出如今智裝行業的癥結所在。
發表于 09-30 11:50
?313次閱讀
本文研究全球與中國市場手持云臺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別從生產和消費的角度分析手持云臺的主要生產地區、主要消費地區以及主要的生產商。重點分析全球與中國市場的主要生產商產品特點、產品規格、不同規格產品
發表于 08-22 14:26
報告摘要本文研究全球與中國市場電視盒子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側重從消費的角度分析電視盒子全球與中國市場的總體情況,包括消費量(銷量)、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量增長率、銷售金額增長率及未來5年
發表于 08-09 14:19
報告摘要本文研究全球與中國市場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側重從消費的角度分析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球與中國市場的總體情況,包括消費量(銷量)、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量增長率、銷售金額
發表于 08-09 11:56
報告摘要本文研究全球與中國市場油田天車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側重從消費的角度分析油田天車全球與中國市場的總體情況,包括消費量(銷量)、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量增長率、銷售金額增長率及未來5年
發表于 08-08 11:07
申請理由:1。我現在研究的是模糊邏輯控制,前期已經做了大半年的理論研究了,并且算法仿真基本已經實現了。2。我不想只是局限在仿真上面,想真正的把算法應用到真實的硬件平臺上面。3。剛好看到發燒友論壇上面
發表于 05-24 16:22
基于TMS320LF2407DSP的SVPWM波實現方法的理論研究
發表于 04-19 13:57
?9次下載
基于TMS320LF2407+DSP的SVPWM波實現方法的理論研究。
發表于 04-18 10:46
?12次下載
藍宙電子成為全球領先的開源硬件Arduino中國區代理商致力成為國內創客內容提供商領先品牌聯系QQ:1450920641電話:0553-5841830
發表于 04-08 13:41
`在2015年北京中關村智能硬件創業節上,藍宙電子與全球領先的開源軟硬件平臺Arduino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藍宙電子正式成為Arduino官方授權的中國區域代理商,標志著藍宙電子正式成為國內
發表于 04-08 13:32
智能機器人體系結構可分解性理論研究!資料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原諒!
發表于 12-25 09:52
?4次下載
伴隨著智能建筑實踐迅速快速發展和日益深入,國內智能建筑的理論研究逐步展開,并不斷深入,不但確立了中國自有的關于智能建筑的定位和內涵,對智能建筑的學科地位逐漸有了較為一致的認識,智能建筑的理論日益深入
發表于 06-13 15:20
高層之一、執行副總裁馬宏升出任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2012年初又擢升中國區總裁楊敘為全球副總裁,均是英特爾中國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其中備受關注的是,英特爾如何在中國落地移動互聯戰略,并通過成功
發表于 05-31 10:46
摘 要:在對光纖光柵F2P腔的反射光譜特性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弱反射率、長腔長光纖光柵F2P腔的新穎的傳感系統,分析了兩種適用于該系統的有效解調方法。討論了系統參數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和系統的優化設計原則。理論研究表明,這種新穎的傳感系
發表于 02-15 11:02
?22次下載
隱密術安全性理論研究一直是被廣泛關注的研究重點和難點。該文通過對K-L 差異的回顧及隱密術安全性的定性分析,指出Cachin 給出的安全性定義缺乏一般性。同時注意到除概率分布
發表于 02-09 11:48
?13次下載
推拉式氣墊運載平臺的行走理論研究國內外研究表明,氣墊技術與行走機構相結合可以明顯地減小車輛下陷,降低地面行駛阻力,是解決沼澤、濕地、海涂等軟濕地域運輸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在氣墊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一定
發表于 12-02 12:51
開關電容DC/DC變換器的理論研究
摘要:開關電容變換器由于結構中不含磁性元件,因而體積和重量可以進一步減小,適合
發表于 07-15 08:49
?2203次閱讀
幾乎被認為統治著整個宇宙),使人類固有的一些傳統觀念瀕于崩潰。隨著這些理論研究深入和新的科學發現不斷出現,人們逐漸認識到,系統大于其組成部分之和,系統具有層次結構和功能結構,系統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
發表于 09-28 09:41
評論